2025年7月23日,随着巡视组在南京召开进驻动员会,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的地方部署正式落地。这场覆盖16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及10个副省级城市的“深度体检”,将医疗反腐推向了新高度——从“常规动作”到“重点攻坚”,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系统联动”,医疗领域的反腐风暴正全面提速。
本轮巡视将持续2个半月(至9月23日),覆盖北京、天津、辽宁、上海、广东等16个省(区、市),并对沈阳、南京、广州等10个副省级城市开展联动巡视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早已明确:2025年要“着重抓好医药等领域系统整治”。
从中央到地方,医药反腐已被列为“权力集中、资金密集、资源富集”领域的核心整治目标。无论是1月中央纪委全会的“系统整治”部署,还是4月中国纪检监察报“紧盯医药领域廉洁风险”的明确信号,都指向一个事实:医疗领域的腐败问题,正成为巡视利剑的“必查项”。
1.监督直插“关键少数”:院长、书记成反腐“靶心”
医疗反腐为何难?核心在“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”。医院院长、党委书记作为运营决策的“一把手”,往往掌握药品耗材采购、基建招标、医保资金使用等核心权限,一旦失守,极易滋生“塌方式腐败”。
本轮巡视释放明确信号:紧盯“一把手”和领导班子。云南水富市卫健局已率先行动,优化医院班子结构、修订高值耗材采购制度;而中央纪委通报的多起案例中,多地医院原院长、党委委员因受贿、违规招标等问题落马,更印证了“关键少数”监督的紧迫性。
未来,医院“一把手”的权力运行将被更严格的“探头”覆盖——从采购流程到资金流向,从决策程序到个人事项,每一环都将被纳入监督视野。
2.纪巡审“三剑合璧”:医疗反腐进入“系统战”
如果说巡视是“政治体检”,那么纪检监察、巡察、审计的联动,则是“精准开刀”的关键。
中央纪委明确提出:深化“纪巡审”联动监督,紧盯医疗等重点领域,实现监督同步介入、线索共同研判、问题分类处置。这意味着,医疗腐败将面临“多维度扫描”:纪检监察聚焦违纪违法问题,深挖背后的利益输送;巡察紧盯党组织责任落实,倒逼“两个责任”压实;审计则从资金链、供应链切入,通过大数据分析、穿透式审计,揪出“影子股东”“虚假招标”等隐蔽腐败。
国家卫健委等14部委更明确:2025年要发挥“穿透式审计”优势,打通药品耗材从生产到采购的全链条监管,将监管重点向生产端延伸。配合《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(2023-2026)》的推进,医院的运营管理、医保基金使用、经济运行风险等将被“全面过筛”。
3.医疗反腐再提速:患者、行业将迎哪些变化?
这场反腐风暴,最终指向的是“让医疗回归看病本质”。随着巡视利剑高悬、监督体系完善,医疗领域的“潜规则”正在被打破:
药品耗材采购更透明:高价药、“带金销售”的空间被压缩,患者用药成本有望下降。
医院管理更规范:“一把手”权力受限,基建、招标等环节的“暗箱操作”减少。
行业生态更清朗:医生执业环境改善,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的机制加速形成。
从中央巡视组的全面进驻,到“纪巡审”联动的系统发力,2025年的医疗反腐,正从“治标”向“治本”深化。可以预见,随着更多“关键少数”落马、更多制度漏洞被堵上,老百姓看病就医的“痛点”“堵点”,终将被逐一破解。
最后,我们是为广大医疗机构提供智慧医疗系统的服务商,如果贵医院需要智慧医疗HIS系统、智慧管理HRP系统、智慧运营HCRM系统,欢迎您随时沟通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