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。《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(2025年版)》强调,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,必须明大德、遵医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。诊所医护人员作为一线服务者,更应以准则为指南,提升职业操守,保障患者权益。以下从准则中提炼关键注意事项,帮助诊所团队在日常工作中践行职业道德。
1.坚定政治方向,融入健康中国建设
诊所医护人员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卫生健康事业。注意在日常诊疗中贯彻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,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首位。例如,在诊所管理中,定期组织政治学习,确保团队思想统一,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。
2.爱国遵纪守法,维护社会公共利益
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基本要求。诊所医护人员需尊重公序良俗,依法履行职责,坚决维护国家利益。注意:
• 在诊疗过程中,确保所有操作符合医疗法规,如合理收费、保护患者隐私。
• 避免任何违法违规行为,如违规开药或虚假宣传,维护诊所公信力。
政策解读强调:“爱国守法是公序良俗的重要组成部分”,诊所应通过内部培训强化法律意识。
3.弘扬崇高精神,一视同仁救治患者
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核心精神。诊所医护人员应做到:
• 对待所有患者一视同仁,不分年龄、性别、地域或经济状况,提供平等、尊重的服务。
• 加强人文关怀,在繁忙的诊所环境中,保持耐心和同理心,例如在问诊时主动倾听患者诉求,减轻其焦虑。
准则指出:“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”,这要求诊所团队在日常沟通中避免歧视或偏见。
4.主动担当作为,履行社会责任
诊所虽小,但责任重大。医护人员需勇担社会责任:
• 积极参与指令性医疗任务(如社区义诊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)。
• 规范开展健康教育,例如在诊所内设置宣传栏,向患者普及疾病预防知识。
政策解读提醒:“医学是利他性的职业”,诊所应鼓励团队投身公益活动,提升社会影响力。
5.爱岗敬业钻研,提升专业水平
诊所医护人员常面对多样病例,需不断精进技能:
• 钻研医术,遵循医学科学规律,及时更新知识(如参加在线培训或学术会议)。
• 提升服务质量,确保诊疗操作规范,减少误诊风险。
准则要求“精益求精”,诊所可通过定期考核和反馈机制,激励团队持续学习。
6.恪守伦理规范,保障医疗安全
伦理是医疗行为的底线。注意:
• 严格遵守医学伦理,如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,在治疗前充分解释风险。
• 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,诊所电子病历系统需加密管理,防止泄露。
• 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,如执行查对制度,避免医疗差错。
7.坚持作风正派,维护行业形象
诊所是患者的第一接触点,医护人员言行代表行业形象:
• 举止端庄、语言文明,避免不当言行(如与患者争执)。
• 公平使用医疗资源,确保诊疗决策基于患者需求而非利益。
政策解读强调:“作风正派对行业声誉至关重要”,诊所应加强内部监督。
8.共建和谐关系,加强团队协作
良好医患关系是诊所成功的关键:
• 提高沟通技巧,主动与患者建立信任,例如用通俗语言解释病情。
• 维护诊所内部和谐,同事间互学互尊,避免内耗。
准则指出:“共建和谐医患关系”,诊所可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持续改进。
9.坚守诚信原则,杜绝学术不端
诚信是医务人员的基本品质:
• 合理检查、合理用药,避免过度医疗。
• 在学术或培训中,坚守学术良知,抵制剽窃或伪造行为。
政策解读警示:“诚信是学术的基石”,诊所应建立诚信档案,确保团队行为透明。
10.践行廉洁自律,净化职业环境
诊所医护人员易面临利益诱惑,需严守底线:
• 廉洁自律,不与药企进行不当利益输送(如接受回扣)。
•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,公开诊所监督渠道,及时处理投诉。
准则要求“弘扬清风正气”,诊所可通过廉政教育强化团队自律。
诊所医护人员遵循《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》,不仅能提升个人职业素养,更能增强患者信任,促进诊所可持续发展。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的政策强调,职业道德建设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一环。诊所应结合实际,制定具体落实办法(如月度学习会),确保准则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最后,如果您的诊所需要一款集线上预约、客户管理、线上商城、进销存管理、营销管理、微信服务、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诊所管理系统,欢迎随时联系。
获取营销干货和最新活动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