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第一季度刚过,诊所行业就传来一个消息:全国诊所转让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。尤其在县域地区,私人诊所中有80%正处于亏损边缘。从患者流向来看,以达州市为例,基层公立医疗机构诊疗量同比增长15.05%,在政策引导下,患者资源不断向公立医疗体系集中。更关键的是,传统诊所依赖的“低价诊疗+药品加成”运营模式已完全失效,常见病、慢性病诊疗作为诊所的核心业务板块,首当其冲受到冲击。
面对这一困境,众多诊所经营者陷入焦虑:难道只能选择关门转让?事实上,当前诊所行业正处于“行业洗牌”的关键阶段,部分诊所被市场淘汰的同时,也有诊所实现逆势生存。那些依赖传统运营模式、缺乏转型能力的诊所,终将被市场摒弃;而主动融入公立医疗体系、转型健康管理服务、聚焦细分需求的“补位型”诊所,反而能找到新的发展方向。
1.突围策略一:融入公立医疗网络,弥补公立医疗“短板”
公立医疗机构虽在资源、政策支持等方面具备优势,但也存在明显“短板”,这为诊所发展提供了机遇。例如,某乡镇卫生院仅配备2名全科医生,却需服务5000名居民,医疗服务承载力不足;同时,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时间固定,缺乏个性化服务。诊所可针对性弥补这些缺口,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:
签约医共体,承接延伸服务
目前,多地县域诊所已通过签约医共体、开展延伸服务取得显著成效。例如,部分诊所开设“19:00-21:00晚间专科门诊”,专门服务上班族群体。某县城诊所聚焦高血压诊疗,通过开设高血压夜诊,客流量直接增长30%。此外,利用公立医疗机构周末停诊的间隙,诊所正常开诊,可有效吸引该时段有就医需求的患者,进一步扩大客源。
充当转诊枢纽,承接公立医疗“覆盖盲区”业务
公立医疗机构流程繁琐,部分细分医疗服务难以全面覆盖,诊所可承接此类业务。例如,术后康复护理领域,骨折拆板后的功能训练需要精细化服务,公立医疗机构因资源有限难以充分保障,诊所可提供专业的术后康复训练服务;在慢性病管理方面,公立医疗机构受流程限制,难以实现全面的上门随访,而诊所贴近居民生活,可便捷开展慢性病患者上门随访服务,既能为患者提供便利,又能稳定客源。
2.突围策略二:推进健康管理本土化,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
提及健康管理,部分诊所经营者会考虑采购高端设备开展全身体检服务,这种模式成本高且效果未必理想。诊所应选择 “轻资产” 运营路线,聚焦低成本、高实用性的健康管理服务。
设计基础健康管理套餐,精准锁定目标患者
以糖尿病管理为例,推出298元年费健康管理套餐,包含月度健康评估、每周饮食指导等服务,价格亲民,易被患者接受。同时,借助科技手段降低运营成本,例如采购几百元的蓝牙健康监测设备,辅助建立患者健康档案,1名护士即可管理200名患者,患者复购率可超过60%,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,有效提升患者留存率。
拆分服务定价,降低患者决策门槛
避免将服务打包为高价套餐,可将基础医疗服务拆分,以低价引流。例如,单次血压监测仅收取10元费用,通过低价服务吸引患者到店,后续再逐步推荐其他增值服务,实现患者转化。
3.突围策略三:激活熟人经济,以“精细化服务”赢得患者信任
二三线城市尤其是县域地区,社交圈子紧密,熟人经济特征显著。诊所无需追求规模优势,可通过“精细化服务”拉近与患者的距离,将患者视为熟人、朋友,从而提升患者忠诚度。
提供深度服务,关注患者细节需求
建立患者个性化档案,记录患者用药禁忌、家庭健康状况等信息。当患者再次到店时,无需过多沟通即可准确掌握其健康情况,让患者感受到贴心服务。此外,提供便民增值服务,如为患者代取药品、代缴纳医疗费用等。某县城诊所通过此类服务,成功带动患者全家到店消费,实现客源稳定增长。
打造场景化定制服务,满足细分人群需求
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,提供针对性服务。例如,面向学生群体,开展考前心理疏导服务;针对产后妈妈,提供产后康复指导服务。某牙科诊所通过为老年人代取慢性病药物,逐步获得老年人信任,最终成功转化老年人全家的种植牙需求,实现业务拓展与业绩增长。
4.线上运营:将公众号打造为“24 小时线上诊室”,实现低成本拉新与留客
当前,二三线城市患者对线上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。诊所无需投入高额成本开展复杂的线上运营,充分利用公众号即可打造“24 小时线上诊室”,实现高效运营。
精准把握患者需求,推进内容本土化
二三线城市患者线上健康需求明确:夜间通过手机获取健康知识(如儿童发烧护理方法)、在3公里范围内快速预约就诊以避免请假排队。基于此,诊所公众号内容应注重 “本土化”。例如,儿科诊所可发布《本地雨季儿童感冒防治指南》,中医馆可推出《三伏天本地祛湿食疗方》,通过接地气的内容吸引患者关注。
嵌入实用功能,实现低成本运营
在公众号中添加预约挂号自动排班、药品价格实时查询等功能,提升患者使用便捷性。若诊所缺乏线上运营精力,可与专业代运营团队合作,重点把控医疗内容专业性,确保内容持续更新,以较低成本实现线上服务升级。
5.行动工具箱:即刻行动,把握发展机遇
抢抓政策红利:当前县域医共体建设正在推进,诊所应优先申请签约,充分享受政策扶持,减少发展弯路。
严控成本投入:避免盲目扩张,采用分阶段投入模式,首期聚焦1个慢性病种,打造精细化服务,再逐步拓展业务范围。
制定合理定价:基础服务以低价引流(如9.9元血压监测),吸引患者到店;高端服务(如定制化康复方案)合理溢价,保障诊所利润空间。
二三线城市诊所虽面临诸多挑战,但只要找准发展方向,做好“补位型”服务,通过融入公立医疗网络、推进本土化健康管理、激活熟人经济,再结合线上运营助力,不仅能够实现生存,更能谋求长远发展。
最后,如果您的诊所需要一款集线上预约、客户管理、线上商城、进销存管理、营销管理、微信服务、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诊所管理系统,欢迎随时联系。
获取营销干货和最新活动资讯